
COVID-19 進修繼續教育課程建議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已造成全球大流行,目前對於此病毒仍存有許多的未知,然而這個流行疾病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健康與安適感,且大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人際社會、以及學習型態。在此疾病流行期間,基於減少人們社交接觸、避免群聚感染的防疫原則,人們的學習方式將會有劇烈的改變,需要更積極的結合AI科技,在教學或學習上做出因應與調整。依課程進修方式的改變,學會提出以下建議提供會員或開課單位參考:
-
網路教學方式: 遠距視訊學習已是不可避免的學習趨勢,無論是同步(直播)教學或者非同步教學皆是可行的方式,惟須注意網路安全,盡量使用資安風險少的遠端視訊軟體,優先使用國內產品。根據目前教育部建議的同步教學軟體如下:
-
CyberLink U Meeting、Microsoft Teams、Cisco WebEx、
Adobe Connect、Google Hangouts Meet、Jitsi Meet(開源軟體)
同步(直播)教學需要考量教師端與學生端的網路環境,例如網路流量、手機或電腦連線品質等可能會影響畫面與影音流暢度,進一步影響師生的學習互動品質。
同步教學資源可查詢教育部防疫不停學-線上教學便利包( https://learning.cloud.edu.tw/onlinelearning/#content-4 )。
非同步教學則可以利用攝影機預錄或者以evercam錄製後存檔,再放置教學平台中或youtube頻道播放,與學員的互動則可以討論區代替之。
網路教學可能會牽涉到智慧財產權的議題,建議教師須在首頁、影片或教材上加註警語,例如: 本影片或教材內容僅供本次課程學員學習使用,非經教師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散佈、重製、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影片內容,如有侵權行為需自負法律責任。
同時建議開課單位在學員報名時須要求簽結不會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同意書。
-
實體課程教學方式: 若須採用實體上課方式的課程,請遵守政府的防疫政策進行開課。學會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社交距離指引以及公眾集會指引,對於開課單位與參與學員建議如下:
開課單位:
(1) 課前準備
靜風下,室內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的距離,因此場地選擇請以小班制、大教室,開課人數佔教室座位數的50%以下為原則。
事先安排好梅花座的標誌讓學員依標誌就座,盡可能安排固定座位或保留就座紀錄。
提醒學員若有發燒(額溫≧37.5 C或耳溫≧38.0 C)或呼吸道症狀應在家休息,不要來上課。
請學員填寫旅遊史與接觸史(TOCC)調查表,降低群聚風險。
提醒學員需自備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護目鏡…等)並勤洗手。
(2) 開課當天
加強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與維持個人衛生習慣之衛教溝通需明顯告示在海報或螢幕上,內容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 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 下載利用。
當天上課前與上課後須執行場地與設備的清潔與消毒,包含地面、桌椅、門把、講桌、電腦鍵盤、滑鼠、麥克風、簡報器…等。
工作人員須全程戴口罩,入口處量測學員體溫、備酒精或乾洗手液供學員使用,簽到、簽退處需標誌相距一公尺的排隊距離,請學員拿自己的筆簽到退,若使用開課單位的筆則需消毒。
若當天有學員突然發燒或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務必要求其戴上口罩,暫時留置隔離空間(通風良好且非出入口)直至其返家或就醫,工作人員同時須回報開課單位負責人,必要時撥打1922防疫專線請求下一步指示。
如場地沒有足夠社交距離的空間,請學員務必戴上口罩,不要飲食。
有身體接觸的實作課程,請學員須戴上口罩、手套,甚至是護目鏡以隔絕飛沫接觸。
若需用餐,須確保有足夠社交距離或「分時分眾」用餐,並提醒學員用餐時勿交談。
學員:
(1) 上課前
須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請通知開課單位取消報名。
依照課程需求檢視並備齊自身的防護用品。
請配合開課單位據實填寫旅遊史與接觸史。
(2) 上課當天
如需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前來上課地點,或須搭電梯至上課樓層等密閉空間,請佩戴口罩。
進教室之前請配合工作人員指示,先量體溫、洗手或噴酒精消毒雙手,如有發燒請勿進入教室。
請依工作人員指示就座,並記得周遭離自己座位最近的學員姓名與位置。如果座位安排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請全程戴上口罩。
在教室中請勿飲食或交談,如有因身體特殊狀況(如低血糖)需要進食,請自行至教室外面。
實作課程開始前須先洗手,戴上口罩與手套,結束後也須洗手,避免碰觸臉、口、鼻。
課程設計若包含分組討論,請學員全程配戴口罩,每組之間皆要拉開距離。
以上建議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指引為主,亦會隨著指引修正而修正。為免社區或群聚感染造成疫情擴散,學員自身務必提高健康維護與安全自覺方為首要。
實習教育的建議:
職能治療學生在校學習方式依教育部與各校規定進行,惟實習課程須依疫情變化而採取因應策略,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最低教育標準的聲明()中提到,實習安排的精神在於學生是否能學習到以生物心理社會方式來與人(個案)合作,不拘泥於診斷或實習場所,值此疫情期間,建議各校教導學生珍惜目前仍保有的實習機會,並時時留意社區傳播情況是否衝擊到學生實習安排,事先討論做出規劃。
若在疫情越趨嚴峻,又須符合實習教育目的與實習時數的條件下,建議可採取的策略如下:
-
事先清查各校簽約之教學醫院的實習安置餘額,以便機動性安排學生實習。
-
倘若學生依衛福部、教育部或實習單位要求,需退出實習單位,實習教育形式可以考慮以安排角色扮演、模擬個案或情境替代,配合業師共同合作教學、問題學習個案討論、影片評估、實證討論與個人學習反思等學習策略來達成學習成效。
-
開發不同的實習領域或採用遠距健康照護(telehealth)的實習方式,讓學生以遠距方式仍能學習如何將職能治療服務輸送到需要的個案中。
附檔列表